[獨家]:K部族 對比測試奇瑞QQ6 1.3、長安奔奔1.3

“K”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標記。1950年,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國民買車的理念,以低稅率來提動汽車制造廠生產一些車身輕巧、低排氣量與低價格的輕自動車,亦即 K-Car。由于K-Car 擁有高靈活性,以及低廉價格兩大優(yōu)點,吸引了不少人購買,時至今日,輕自動車在日本的數(shù)量已經超過兩千萬輛。 事實上,K-Car的劃分標準有著嚴格的車身與發(fā)動機排氣量限定,只是近年來,這一類專供城市使用的微型車頗有“長大”的勢頭,它們的肺活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。某種程度上來講,這更像是一個細分市場的定義。 雖然國人對“大”車情有獨鐘,但初入社會的年青人,需要一個便捷的交通工具,卻又囊中羞澀,奇瑞QQ、長安奔奔一類的小型車也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。

年青的兩種不同表現(xiàn)手法 由于潛在顧客群的原因,QQ6與奔奔的車身設計上也都盡可能的趨向年青時尚的潮流。QQ6 U型隆起的發(fā)動機艙蓋與前保險杠巧妙的融為一體,恰似人的鼻梁。與“四眼”圓燈搭配,看上去很生動,只是這張很活躍的面孔少了QQ3的一些俏皮可愛,或許這與QQ6主要面向男性車主有一定的關聯(lián)。車長不足4米的小車采用5門3廂式設計,對于設計師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(zhàn)性。QQ6的側面造型較為飽滿,尾箱部分并無明顯的負贅感,車身比例拿捏的很到位,只是輪圈的尺寸與輪眉的配合不夠協(xié)調。車尾的處理則較為簡捷,尾燈設計仿佛出自喬治•亞羅之手的“羅馬石柱”,但卻多了幾分圓潤。

相比之下,奔奔則顯得有些中性,至少它沒有去過份強調車主的性別問題。在外觀的設計上,奔奔采用了意大利IDEA公司的設計理念,由意大利設計師JUSTYN NOREK主筆的車身緊湊而飽滿。它對于年青的表現(xiàn)手法顯得更為含蓄,水箱進氣格柵及車燈的設計顯得有些內斂,多了幾分少年老成的氣質。乍看上去,奔奔的側面造型則有些似曾相識,小巧的三角形尾窗為車身平添了幾分靈氣,擾流板內嵌的高位剎車燈、梯形的后窗以及鍍鉻的牌照上緣組成了奔奔緊湊圓滑的尾部,尾燈造型設計為外飄的水滴,層次鮮明,立體感十足。

最熱評論

全部評論

意見
反饋